小黑狗,請你吃舌頭餅
魏楚雲寫於 2010年10月20日 22:05
http://www.facebook.com/#!/notes/wei-chu-yun/xiao-hei-gou-qing-ni-chi-she-tou-bing/155207621181842
上個禮拜和家人一起逛茉莉二手書店的時候,發現了一本好棒的繪本。原本只是因為被它”文學獎“的光環吸引,站在那迅速的翻了一遍,頓時有一股非常溫柔的暖 流滑過心中,讓我的眼睛都因為感動而溫熱,馬上決定買回家。我把書放在第二天一大早亞亞起來玩就會看到的地方。果然.....
“有新故事書?”亞亞迫不及待的拿來找我:“媽媽講給我聽是什麼東西!”
“好啊!”我心裡竊笑:“這是一本關於雞蛋糕的故事喔!亞亞喜不喜歡吃雞蛋糕啊?”
“喜歡!我要聽雞蛋糕的故事。”
故事講述一隻黑色的流浪狗,看著放學後的小朋友紛紛向新來的老伯買雞蛋糕,心裡羨慕不已,他翻著垃圾桶,想找找有沒有剩下的碎屑可以吃,一個小男孩善意的 分享讓他有了美好的一天。故事非常簡單且簡短,但是作者淡淡的手法卻把一個單純的故事訴說得異常美好。小黑狗從老伯伯推車來攪蛋糊開始就已經坐在車旁等 待,人來人往的小學生各個心滿意足的吃著雞蛋糕,小黑狗在一旁落寞的身影雖然如影隨形卻又透明般被視而不見,“我也好想吃!”小狗的眼神令人好心疼。
我偷偷觀察亞亞的皺著眉頭的表情。小男孩出現了:“小狗來,請你吃,很好吃喔!別怕,過來啊?”,小狗的表情看起來好幸福喔!這份純真而無私的分享,在雞蛋糕吃完之後,還濃濃地停留在小黑狗和讀者心裡,造就了美好的一天。
”媽媽我也要吃雞蛋糕!”
“嗯!我們下午點心也來吃雞蛋糕。”
吃著軟軟甜甜的雞蛋糕,“好好吃喲!”亞亞一臉滿足,“媽媽妳也吃一個。”轉頭向庭庭,
“妳也吃一個,我們一起分享。”
我心裡一暖,一句謝謝和我臉上幸福的表情應該就是對她行為最正向的回饋,而不需要再說:”亞亞好棒,會分享了。”因為分享不是需要刻意被提及的美德,而是一種因為愛而散發的自然情感。
幾天之後,我們和爸媽及一群朋友到望高寮看夜景,空地上有一隻小黑狗,管理的先生說,那是隻自己跑來的流浪狗,還自動幫他們偵測到沒人發現的漏水,很乖很溫馴的一隻狗。
“小黑,來,我們一起玩。”
兩個一人一狗很快就混熟了。大概從小跟狗長大,亞亞遵循我們的教導,會先觀察狗是否友善而不莽撞,並且尊重狗的意願,不強迫狗一定要配合自己一起玩。不久朋友拿出據說是非常有名的牛舌餅請大家,亞亞拿著這塊平時非常喜歡的點心,招招跟在一旁搖尾巴的小黑狗:
“來,我們一起吃。”然後掰了整整一半的牛舌餅丟在地上。
“哎呀!狗不吃這個的啦!”一旁的大人急忙阻止而來不及,一臉惋惜的說:“自己不吃就不要浪費嘛!”抬頭看看我,可能心裡想:這個媽媽怎麼也不說句話?
而我心裡想的是,好捧場的小黑,真的把牛舌餅吃光光了,不但當場相挺了亞亞的分享,也讓亞亞心中那一個溫柔的火苗,沒有被現場的那一桶涼水給澆熄。
小孩子和小動物之間的相處是最純粹無雜質的單純情感。奇怪的是,小孩子的繪本多的是以狗作主角的故事,大人們天天講床邊故事給小孩子聽,在他腦中植入狗與人的情誼與可愛,然後在現實世界中描繪出另一種概念:
“狗很髒,摸了你會生病喔!...小心,妳不乖等一下他咬妳喔!...不要摸他,狗臭臭,有跳蚤... ”這是我們帶著兩隻狗到公園去時常聽到家長一邊急忙拉開手上牽著的孩子一邊吐出的話語,然後望著我們的眼神改口說:“不好意思,小孩會怕狗。”
小孩會怕狗?小孩是被你教出來的吧 ?被這樣訊息灌輸成長的孩子,在他們心中,那個美好的狗狗的印象永遠和現實的狗是平行且脫離的。「要好好愛護小動物喔!」是一個虛浮的概念,他在心中可能 信仰著他知道是對的的事情,但在現實生活上卻表裡不一。也許他會在看了紀錄片之後,流著淚捐一筆錢給流浪動物協會,但同時可能會當看見街上的流浪狗挖著路 旁的垃圾時,嫌惡的走開。
我想到蔡穎卿在「在愛裡相遇」一書和讀者談到「孩子分享」這個議題的時候說到:“希望孩子學會分享,得從生活中慢慢幫他累積足夠的好經驗。我們很難從一個 「詞」去教會孩子一種特質,那個「詞」只是幫助他為經驗命名。” 一個孩子自動自發的想要將心中她認為是美好的食物與她的新朋友分享,如果得到的反而是一場數落,那樣的經驗會在她心中發酵成怎樣的記憶呢?一隻流浪狗,學 校的新同學,自己的親妹妹...為什麼我有的時候被罵不分享,有的時候我分享又被罵呢?小小的腦袋會不會困惑我不知道,但我努力使她沒有困惑的機會。
小小孩也許會有因為餵流浪貓狗而被罵的經驗:“都是你餵牠啦!現在牠一直賴著不走了,以後不准餵了!”
告知小朋友流浪貓狗會因為你餵了他而不斷聚集,以及告知小朋友路邊的乞丐都是受壞人集團操控騙錢不要上當一樣,它們可能是事實,但無論是不是,我選擇不這 樣跟我的孩子講,除非我可以教導她怎樣可以「正確」的幫助他們。我覺得,這就像「真的有耶誕老公公嗎」一樣,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但她們也同時已經夠 成熟可以接受這樣的真相而不會被失望打倒。大人過早提供的負面訊息我不認為可以因此使小孩的心智更理性強壯,而是會在孩子剛剛發展出那抹真誠良善之心的最 初,過早且殘酷地被摧毀心中對現實世界的美好想望,最終變成一個冷漠的大人,在面對與己無干的悲劇時無所謂地調頭走開。這樣的損害,我認為遠比金錢或當下 的任何麻煩更無以彌補。
回家的路上我在車上問她:“小黑很高興吧?”
“嗯!他還趴到我身上一直聞我。”亞亞笑著說:“因為還想吃。“
“對啊! ”我也笑著說:“他一定心裡想:好好吃的舌頭餅,謝謝妳跟我分享!”
亞亞臉上浮現出溫柔和滿足的笑容,對我說:“而且回家說不定也會寫一本”『美好的一天』”
對啊!這一天,就是這樣的一點點小事,也造就了我美好的一天,為了不要讓亞亞心中純真的善良幼苗被扼殺,我決定改天再來跟她聊聊「狗不能吃人類的食物,因為狗需要的營養和人不同」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