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甘寧(Ning Kam)--涂智奎
五月四日下台中去聽一場公益音樂會:鼓動心弦—爵士鼓‧小提琴奇遇記。演出者是一對新加坡兄妹音樂家,鼓手Francis Kam與小提琴家甘寧(Ning Kam)。甘寧先後在英國「梅紐因音樂學校」和美國「寇蒂斯音樂院」完成學業,曾得過依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銀牌獎以及電台聽眾特別獎,也曾任倫敦交響樂團客席副首席。由於我自己拉小提琴,自然比較注意甘寧的部分,當天曲目有各自的獨奏也有合作的曲目,這樣的組合非常新,由於爵士鼓並無法提供和聲上的支持,現場於是準備了由Francis Kam用鼓棒控制的MIDI設備來提供預置好的和聲伴奏,效果不錯。我很欣賞他們的用心。
我覺得比較驚豔的是,甘寧在音樂風格上的多樣性—西方古典音樂(巴哈第三號小提琴無伴奏組曲的前奏曲)、爵士風格、愛爾蘭舞曲風格、東方音樂風格(甘琦勇Kam Kee Yong—懷古小提琴奏鳴曲),以及由甘寧改編的無伴奏「奇異恩典」變奏曲;她的巴哈融入了較多的主見,不是復古的演奏法,不過這就是她的特殊之處。她在爵士即興風格上掌握得非常好,雖然我不知道是否事先已經先將譜寫好了來演奏的;愛爾蘭舞曲也是。東方音樂不用說,其中暮鼓晨鐘般的氛圍也非常傳神。奇異恩典的變奏手法中,特別是和聲運用及聲部進行上,我隱約嗅到了海菲滋的改編手法,當然一樣非常令人佩服。
聽完後心裡出現一些聲音,像這樣的全方位而且有獨特風格的小提琴家什麼時候能從台灣的教育體制中出現?我們已經太多「雷同」的音樂家,表演雷同的曲目、追求雷同的完美技巧、雷同的音樂處理、雷同的演出編制…。她~~~到底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音樂會結束後只能簡短跟她對話幾句並合影留念,沒有機會請教她,或許下次見面時好好請教一下。
對於我自己,已經有些種子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