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篇講到緬甸樂器,
  • 就不能不稍微瞭解一下緬甸音樂。
  • 推薦一本專家寫的:「未褪色的金碧輝煌」,
  • 呂心純老師著作(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 博客來的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5441
  • 未褪色的金碧輝煌  

內容節錄:

「德欽基是緬甸傳統音樂中,聲音組織最為華麗細緻的代表性樂種,在日常音景內,相較於街坊叫賣聲的單調悠長,或民間慶典雙頭鼓樂和象腳鼓樂的輕快單旋律,德欽基的音樂可說格外絢燦爭奇、多層次。倘若將緬甸音樂織體視覺化,德欽基音樂除了像似緬甸廟宇建築的熱情裝飾,也如同窗外正值開花時節的大葉馬兜鈴,攀纏性的本質使其藤蔓枝葉交織爬繞,主要莖幹隱匿不露;對於未經訓練的外行耳朵,其骨幹旋律通常被埋沒在大量變奏和層疊的炫技裝飾之間,難以辨識,樂手即興變奏也刻意營造音樂聲響上的衝突及參差,深化了異音結構的內涵。而這種聲響織體上的趣味和錯雜是樂迷偏愛的一味,他們猶如以大葉馬兜鈴為主要食草的麝香鳳蝶和黃裳鳳蝶,被層疊嫩葉中沁透出的香氣所吸引。

臺上搶拍式的搖擺節奏與華麗炫技,驀忽收停、乍然重現,驚奇滿溢;讓人猜不透的音質色彩,是圍鼓?還是彎琴?全像極了錯落有致的雨滴聲;臺上醉舞亂步的獨舞女子,披覆著一身亮彩,旋轉跳躍之際,令人心緒撩亂、興奮異常。更遑論脫離這套「正統」,在跨境文化的縫隙中開展的跨界交混,以及對「正統」的他類詮釋……」

從節錄當中,我們大致上對於緬甸有個概括的了解

可是對於「廟宇建築的熱情裝飾」以及生活細節對於藝術音樂的影響

就需要有圖片輔助一下啦~

(仰光大金塔,緬甸一般信仰小乘佛教)

 仰光大金塔  

(大金塔細節:『其骨幹旋律通常被埋沒在大量變奏和層疊的炫技裝飾之間,難以辨識』

仰光大金塔細節  

(大金塔前的兩位女士,衣著色彩多變繁複)

大金塔前的女士  

 

好啦,對於緬甸大約有了一點基本認識

聽聽看緬甸的古典音樂(緬語發音:德欽基)

由另一位同樣很有名氣的Ko Kyauk sein老師演奏的圍鼓音樂

 

 

 

至於我拉小提琴湊什麼熱鬧?

我在音樂會裏

一共演奏三首曲子

呂老師挺有興趣藉由這場音樂會看看

在不同訓練背景的音樂家之間磨合的過程。

 

一開始,我聽了老師在紐約和Bang on a can這個樂團的合奏專輯mp3

還沒拿到譜,對了對鋼琴的音,嗯~算是升c或降d調(其實不能按西方音樂的調性來稱呼,

因為多是調式音階在裡面),加上速度挺快,

裡面也有許多即興式的句子,需要好好練練!

(可是若跟老師們講緬甸音樂像西方的爵士樂,

他們其實不是很願意被這樣形容的)

 

左等右等,譜終於來了,是個midi檔,

為何不是五線譜?

原來久久迺老師早年在緬甸的訓練,在五線譜這方面比較弱,

加上在電子琴上面彈一遍錄起來,確實比較不費工夫,

所以~~~

把midi檔放進了Sibelius(製譜軟體)轉成五線譜,

一看傻了!

譜例.jpg    

這節奏會不會太複雜了一點啊~~140的速度~~~

回頭再聽了mp3之後,還好不是要真的照著譜上的節奏拉,

之所以那麼複雜是因為久久迺老師彈完之後沒有做Quantize(對齊拍子)。

於是,我只好多聽幾遍,然後默背起來,譜只能當做提示音的走向。

 

另一個問題是,譜上明明是c調,mp3裏的音高卻是升c或降d調,

我是要練習視譜移調嗎?

趕緊請呂老師問了久久迺老師,才知道,

在緬甸的樂器音高比西方音樂的c調要高個半音,

若我要跟他們合奏,我必須配合他們。

 

我想,移高半音演奏難度上會高許多,

還是將定弦調高半音好了。

還好我2006年有鑽研一陣子巴洛克音樂,

那時候是將定弦降低半音拉,

看倌之中若有拉弦樂的朋友不妨試試,

定弦調高或調低之後,原來按的準的位子都變了,

得要重音習慣新的位子。

 

順便提一下,那鋼琴怎麼辦?

它沒辦法調高半音啊!鍵盤移調也會死人的!

所以,最後以不用國家音樂廳的名琴,

用了台能隨意移調的電鋼琴囉!!!!

彈c調就好啦!

 

至此技術上的問題解決了

音樂上倒需要磨合一下。

分段、分句、語氣情緒等等尚能駕輕就熟,

唯獨一件事算是開了我的眼界!

其中一首音樂給我聽了歌者的演唱mp3,

我在模仿她顫動靈便的轉音時,查了一下印度小提琴,

 

 

哇~原來那種風格的滑音是這樣拉的!

我望塵莫及啊~

不過在思考指法的連接和練習手臂動作之後,

有點進展了,不知道那天在音樂廳的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就是!呵呵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涂智奎 的頭像
    涂智奎

    涂智奎的音樂王國

    涂智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